免费热线电话: 021-64200566  24小时服务热线: 156 1874 6768

  • 1
  • 2
  • 3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透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新趋势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在经历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其趋势随着外部条件不同和内部结构调整而不断改变。当前,整体转移格局可分为“外迁”与“内移”,形成了国外、东部、中西部、新疆四个主要板块。本文探讨这次转移过程的新趋势、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应如何调整战略以应对未来挑战。

整体而言,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主要纺织服装进口国大幅减少在中国的订单,加上“走出去”向海外扩张成为国家的战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呈现向东南亚、非洲“外移”的大趋势。同时,中西部则成为产业“内移”的热土,因为企业在那里可享受政策红利。

此外,细分行业的转移呈现出新趋势,转移由开始的棉纺、服装为主,逐渐向产业链延伸发展,以至涉及针织、面料、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

今年5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研讨会召开,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代表中纺联发布了新的《2016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报告》,其中内容涵盖了国内、国外的新发展情况。


国外转移情况

近年,中国许多大型企业为减少成本,追求利润空间,都在国外建厂或计画建厂,如天虹纺织、鲁泰纺织、即发集团、岱银纺织、阳光集团、东渡针织等。

这些企业主要都选择了柬埔寨、越南、印尼、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产业配套能力也逐渐加强。除了东南亚地区,非州也是新兴的“外迁”目的地。

以柬埔寨为例,早于2007年,红豆集团已联合中柬企业开始建设规划总面积超11平方公里的西港特区。当前,西港特区入驻的109家企业中,除了中国企业,还有欧美、日韩和柬埔寨当地的企业,主要涉及纺织服装、五金机械电子、箱包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越南首要的出口行业,国内约有4,000多家公司,就业人数超过200万,现于全球排名第五。随着中国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越南凭低廉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成为了中国企业转移生产基地的目的地之一。天虹纺织集团就是这些企业之一,在越南有125万锭的生产规模,投资额达8亿美元,是在越南投资规模大的中国企业之一。

根据《2016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报告》,近几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东南亚地区及非洲在成本、政策的优势明显,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加之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增加,棉花价格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国内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国外很多订单已经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甚至非洲。

此外,中纺联会长孙瑞哲于5月出席江南国际时尚高峰论坛时就谈到,自2010年起,中国占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相反,越南、孟加拉等国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则逐步提升,反映了订单转移的趋势。


国内转移情况

产业转移不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国内不同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同样不可忽视。从区域发展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速相对较快,但很多省份在调整结构过程中增速不断回落,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弱。至于东部地区则凭良好的产业基础,增速基本平稳,继续保持总量优势。

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再不是只讲求丰富且便宜的劳动力,而是包括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行销等知识型资源。在这些高端生产环节,相比中西部地区,企业更愿意转移到沿海大城市。

有见及此,东部沿海地区便主动转移升级,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投资比重正在回升,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将产业资本和设计、行销中心“内移”到东部,以获取更佳的销售网路,以及吸引高级设计、研发人才。

为了吸引外来企业在本地落户,中西部不少地区都出台了承接转移指导意见或相关税收、电价减免政策,如江西省把纺织列为全省十三个重点招商项目之一,四川省出台纺织特色产业园区标准,云南则在西部大开发中,把保山试点园区列为重点扶持的十大千亿级园区。

新疆聚焦棉纺和服装两大行业,使其纺织产业受益匪浅。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纺织企业在新疆的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开工棉纺项目超过600万锭。其中利泰公司、山东如意、震纶公司、金富公司、天虹集团、华孚集团等在新疆的规划建设规模均超过百万锭。

《2016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报告》也提到了细分行业在国内转移的趋势。其中,棉纺和服装行业受资源和劳动力的制约,转移动力减弱,新疆及中部六省已成为了行业的主要承接地。

此外,由于纱布生产在中西部地区的集聚,产业链协作配套要求更加突出,配套产业专案成为不少园区的规划重点。因此,针织、面料、家纺等行业转移成为承接地欢迎项目。化纤新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是“十三五"纺织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其投资受到特别关注,也成为了产业转移发展的重要领域。


产业转移所面对的挑战


“外迁”风险不容忽视

以宏观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进一步“外迁”,对中国整个纺织产业存在一定危机,因为当订单向国外转移,产业链也可能会随之转移。

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便曾指出,如果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面对的是国际经济低迷引起的问题,那么国际经济总有复苏的时候,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若果产业链向东南亚性转移,其影响将十分巨大。

高德康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的优势是产业链配套齐全,东南亚上下游产业链一旦形成,中国便会受到致命的冲击。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专门组织专家对纺织服装产业外移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而产业自身只有加快创新,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

此外,中国企业“外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隐忧,其中主要是地缘政治风险。2014年春季,越南就发生了抗议中国在南海开采石油的大规模反华游行,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的工厂成为袭击的目标。


中西部环境压力加大

《2016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报告》指出,由于不同地区存在环境标准梯度差,东部地区产业继续向中西部“内移”时,如果集中在高耗能、高耗材的行业,将进一步给中西部带来环境污染的压力,影响中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要素压力加大

此外,产业转移的目的之一是从中获得更高的利益,在转移过程中,诸多成本要素如人力、环境、能源等都会出现变化,甚至出现成本增加。其中,随着设备增加、自动化程度提升,能源要素在成本中占比将会越来越明显,而目前中国的电价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智能化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出路:

值得留意的是,若果中国企业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转移,并不能解决所有核心问题。按当前情况,不论是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还是中西部在承接转移及新建企业的过程中,大多数投资伴随着改造升级、引进新装备,设备技术平移现象已不常见,如天虹集团在新疆的30万锭全智能化纺纱项目投产,就展示了从设备平移到设备的转变。

智能化、自动化是设备、技术的指标,同时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摆脱低端价值链劣势的关键。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就曾谈到,虽然纺织服装属于成本敏感、劳动密集的产业,寻求成本洼地、政策高地是必然规律,但也必须在产业转移中实现转型升级,而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是其重要抓手,可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

高德康近也表示,《中国制造2025》吹响了制造业向“智造”升级的进军号角,企业应该向智能制造华丽转身。


不简单复制 江苏沐阳成产业转移典范

近年来,通过承接包覆纱等纺织产业转移,江苏沐阳一举成为全国大的包覆纱生产基地,吸引了极大的关注。沐阳提出的是“用智能打造永不转移的产业”的概念,凭智能化变革另辟蹊径,走出一条独具沐阳特色的产业之路。

据悉,沐阳推出的“沐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在瞄准前沿针织技术、绿色环保工艺的同时,还将大力推动互联网、大资料、物联网、云平台等创新智能化应用,促进园区与集群、市场对接。去年初才奠基的产业园,目前已签约多家企业,园区协定总投资超10亿元。

沐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曾表示,产业园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打造纺织业智能制造的平台,来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入驻企业朝着高效、智能、生态的方向发展。

既然产业转移的大推手是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智能制造作为生产力问题的金钥匙,可提高中国的竞争力。透过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可能还是不能够完全停止转移至其他国家,但能够把高端、高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保留在国内,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至关重要。


转移x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加上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趋势将愈加明显。

对此,中纺联提出产业需加快三个转变:由传统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时尚产业转变,形成中国纺织工业“新三板”的产业构架,而且三大板块间形成无限可能的跨界融合与价值共生。

在产业转移决定要素方面,则应更加突出资本、管理、科技、人才等作用,在新型发展环境下,特别要注意智能化生产及大资料的价值作用,以打造出特色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透过这些转变,产业转移的过程也将被赋予新的概念、内容和形式,并与产业升级产生协同效应:在转移中完成升级,在升级中实施必要的转移,提升供应链效率,更好地配置地域资源,从而实现产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