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电话: 021-64200566  24小时服务热线: 156 1874 6768

  • 1
  • 2
  • 3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移动污染源成防污重点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畅想绿色发展战略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工业推动社会车轮不断向前,却无形拖住生态环境的步伐。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应是大本钱和优势,如今却受到不小的伤害。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1)》(以下简称《年报》)。《年报》具体介绍了2020年我国移动源环境管理情况。据统计,当前人类生产生活是污染物的主要制造者。而其中,移动源污染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种种污染为生态自然蒙上一层灰色,移动污染源的治疗紧迫性更是日益明显。
 
  对此,近几年兴起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成为攻克移动污染的一大利器。日前,新能源汽车大会正式召开,分析新能源汽车现状、前瞻趋势,为防治移动污染源提出多个建议和举措,探讨如何向着“双碳”目标迈进。
 
  移动污染成城市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
 
  就移动污染源来说,《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593万吨。其中,一氧化碳769.7万吨、氮氧化物626.3万吨、碳氢化合物190.2万吨、颗粒物66.8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超过90%。重型污染移动源头包括柴油车、汽油车等。柴油车和汽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颗粒物超过90%;汽油车碳氢化合物超过汽车排放量的70%。目前,城市移动污染源已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污染防治亟待提上日程。
 
  另外,城市另一大污染源是非道路移动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非道路移动源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它们的排放量分别是478.2万吨、42.5万吨、23.7万吨、16.3万吨。其中,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排放氮氧化物量高,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34.9%、31.3%。
 
  由此看来,城市环保步是加强对移动污染源的治理,推进减少移动碳排放量、遏制大型油气车量等措施落地。
 
  新能源汽车成为城市防污之源
 
  面对当前环境形势,“双碳”应景提出。节能减排、守护地球的生态义不容辞。眼下,城市污染治理还需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推广清洁移动工具,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出挑选择。
 
  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不断演进,重塑生态链、价值链、产业链,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深入发展。汽车产业也进入全面绿色转型时期,以电池为主要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不仅助于减少温城市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也为经济注入强劲推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8月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30万辆,分别达到30.9万辆和32.1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同比均增长1.8倍,环比增长8.8%和18.6%。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均增长1.9倍。
 
  据统计,前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到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均增长1.9倍。该数据与去年相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至11%左右,其中,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至17.8%。
 
  政府市场双轮驱动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还需求政府、市场两架马车并驾齐驱。
 
  首先,政府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把中国汽车实验场向智能汽车检测和认证技术平台转型,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服务平台。其次,政府还需打造新能源汽车全域推广示范省、市、区,让新能源汽车多场景得到充分运用,推动新能源业态充分集聚。此外,2020年,国家出台多项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完善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降低了新能源企业入行门槛,增加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未来,政策扶持仍然发挥重要导向作用。
 
  从市场角度来说,统筹推进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协同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补齐技术短板,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畅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加快操作系统、车用芯片的研发和产业规模化;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安全,深化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等领域企业联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提出了2035年汽车产业碳排放低于峰值20%、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双碳”愿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责无旁贷。未来,新能源汽车是打造自由便捷的绿色出行生态,减少移动污染源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