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电话: 021-64200566  24小时服务热线: 156 1874 6768

  • 1
  • 2
  • 3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实验指导及标准

纺织品常见疵点及其成因(属于织造原因部分)

一、纺织品瑕疵介绍


  

由纤维原料到后制造成成品织物,需经过纺纱、织造、印染等工程,且每种工程中,又需经过一连续多个加工过程(Process)始能完成。


  在各层次的加工中,设定条件之不当,人员操作之疏忽,机械之故障等,均可能致使产品发生外观上之缺点。就理论上言之,加工之层次愈多,则发生缺点之机率亦愈高。

  在织物外观所能见到之此种缺点,称谓织物瑕疵(FabricDefect)。但亦有在坯布状态无异状,若经漂、染加工后则显著出现,此种一般多称之谓潜隐瑕疵(LatentDefect)或隐性瑕疵。

  我国有一句俗语:「多作多错,少作少错,不作不错。」,此语虽在现代工作精神上不合时宜,但用在纺织多层次加工所产生之瑕疵上却甚为切合实际。

  世界上少有完美之事物,纺纱工程会使原纱产生瑕疵,例如棉粒(Nep)、粗结(Slub)等;织造工程会使坯布产生瑕疵,例如并纬(Mispicks)、断经(BrokenEnds)等;印染工程会使成品布产生瑕疵,例如染料点(DyeSpot)、结尾色差(TailingorEnding)等。品质优良之成品织物,其瑕疵应为极少。

  如某种成品织物之瑕疵甚多,无论是用作制衣、被服、或其它日用品及装饰品,均会影响其美观,而降低其价值。



二、织物瑕疵之外观特征与成因



由纤维至成品织物,加工之阶段可分为纺纱(Spinning),织造(Weaving),练漂、染色、印花(Scouring&Bleaching,Dyeing,Printing)与整理加工(Finishing)四大阶段。



  

现以在各阶段中可能发生之瑕疵,用工厂一般通用之名称,就其外观特征与生成之原因分述于下:


属于织造原因者


1

异纱(WrongYarn)


外观:

  在针织物之毛中,横向连续之毛圈,由较规格用纱为粗或细之纱织造而成。一般多为单根,但偶亦有并列或间隔多根者。视之稀密、厚薄与正常者不同。

成因:

  在针织物织造时,操作人员误用非指定支数或丹尼规格之纱编织。误用较细之纱,则织物显得稀薄。误用较粗之纱,则织物显得密厚


2

异经(WrongEnd)


外观:

  梭织物之经纱有单独一根或并列数根非指定规格之粗细者。若为较细之纱,则称谓细经(FineEnd)。若为较粗之纱,则称谓粗经(CoarseEnd)。

成因:

  于整经时取用牵经之筒子纱支数错误,使用非指定规格之经纱。此种瑕疵经常为全疋性者。


3

异纬(WrongPick)


外观:

  梭织物之纬物,有一根或连续多根非指定规格之粗细者。若为较细之纱,则称谓细纬(FinePick)。若为较粗之纱,则称谓粗纬(CoarsePick)。

成因:

  于织造时,纬纱管之纬纱,或无梭织机喂入之筒子纱支数错误,使用非指定规格之纬纱。操作人员于发现后,多予以停机拆除。但自动换管之织机,则往往不易发现。


4

组织错误(WrongWeaving)


外观:

  即织法错误,布面之织纹与原设计者不同。例如左斜纹织成右斜纹等。

成因:

  一般多为穿综错误所造成。其它如提花织物之纹板错误,多规格经纱织物之经纱排列错误等。


5

并经(WrongDraw)


外观:

  相邻之两根经纱并在一起,依织物组织当作一根织入布中者。视之,该根(实为两根)纱显得特别粗。此种瑕疵均为全疋性者,如在经轴初织时发现,剔除并列中之一根,则能完全避免。

成因:

  1.整经牵纱时即疏忽将两根当作一根。

  2.浆纱后分纱不清,两根黏在一起,形同一根。

  3.穿综时两根穿入同一综丝。


6

并纬(Mispick)


外观:

  纬纱两根织入同一织口内,偶亦有三根或更多根者。并纬之长度长短不等,以织物全幅宽者,与在近两布边10公分上下者较多。

成因:

  1.织物全幅长之并纬,系因停机排除故障后,未查对织口开车。或探纬针失效,断纬未自停。

  2.非全幅长之并纬,经因保险纱之长度不够,边剪设定不当或不够锐利,及断纬后未将纱尾清除。


7

稀衖(SetMark,Fine)


外观:

  布面上纬纱排列之密度较规定稀少。沿织物长度一段织入之纬纱,由正常密度逐渐变稀,再由稀逐渐恢复至原来密度,形成一条等宽窄之稀疏布面。

成因:

  1.探纬针失灵,无纬纱时继续空转送经。

  2.织造时经纱张力控制不当。

  3.停机再开车前经纱张力调整太紧。


8

密路(SetMark,Coarse)


外观:

  布面上纬纱排列之密度,较规定密集。沿织物长度一段织入之纬纱,由正常密度逐渐变密,再由密逐渐恢复至原来密度,形成一条等宽窄之紧密布面。

成因:

  1.织造时经纱张力控制不当。

  2.停机再开车时经纱张力调整太松。


9

拆痕(Pick-OutMark)


外观:

  坯布纬纱拆除不善,再继续织造后,布面上仍留有痕迹者。

成因:

  在织物织造中,作业人员发现有异纬织入,或织造出严重之密路、稀衖,立即停机将该织入之纬纱剪断拆除。于拆除时经纱受到纬纱摘下之摩擦,产生大量之毛羽,故重织后,在原拆除之范围,呈现一条宽窄相等之多毛羽布面。


10

断经(BrokenEnd)


外观:

  织物之经纱断掉一根或多根,致其左右两相邻纱间之距离变大。在平纹织物,则变成两根断纱并列,如同并经。在斜纹织物,则布纹有间断之现象。

成因:

  经纱于织造中断掉,自停装置失灵,未将经纱接妥而继续织造。


11

断纬(BrokenPick)


外观:

  织物中之纬纱断掉,但断开之两端距离甚近,即断掉之长短较小。此种瑕疵一般多不显著。

成因:

  1.纬纱于织造中断裂,但瞬间仍继续织入,仅缺一小段距离。

  2.纬纱上有严重之粗结与飞花等,于拆除时导致纬纱断裂。


12

百脚(缺纬)


外观:

  此种瑕疵仅发生在斜纹织造,在每一完全组织同部位之经纱,同时浮于布面,状似一集蜈蜙之多脚。

成因:

  斜纹布少织入一根纬纱,则交织点减少,部份经纱连续两次浮于纬纱上。


13

经缩(EndSnarl)


外观:

  织物经纱中之一根,有一小段卷缩缠扭在一起而织入布中。在强捻纱织造之织物则较易发生。

成因:

    1.纬纱管中或作纬纱用之筒子纱中,已有小段纱卷缩缠扭之现象。

2.纬纱管成形不当,退纱时不畅顺。

3.纬纱张力太小,织口开口不清等。


14

纬缩(FillingSnarl)


外观:

  织物纬纱有一小段卷缩缠扭在一起而织入布中。在强捻纱织造之织物则较易发生。

成因:

  1.纬纱管中或作纬纱用之筒子纱中,已有小段纱卷缩缠扭之现象。

  2.纬纱管成形不当,退纱时不畅顺。

  3.纬纱张力太小,织口开口不清等。


15

筘痕(ReedMark)


外观:

  在坯布之两根经纱间,有较大之间隔,且能看到织入之纬纱,受钢筘筘齿之作用而锯齿形痕迹。

成因:

  1.钢筘筘齿变形,未能将经纱控制在定位,或者筘齿发生松动。

  2.经纱中有一根或间隔之数根,于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过大。


16

边撑痕(TempleMark)


外观:

  在布边内有约2至5公分宽之针刺或受针刺刮拉之痕迹。严重者致使该部位之纬纱发生波浪形之弯曲。

成因:

  边撑器选用之针粗细不宜,及边撑器刺环卡死不能回转,或回转不够畅顺。


17

轧梭


外观:

  在近布边之位置,连续有甚多根之断经,虽经接妥,但在续织后布面仍有许多纱尾,且接合部位织出之布面,稀密异常。

成因:

  梭子在梭道中被夹持,因之截断甚多之经纱。多由梭子结构不良,投梭与开口运动受到阻碍所形成。现使用之无梭织机,则可避免此种瑕疵之发生。


18

方眼(Reedness)


外观:

  相判之两根经纱挤在一起,左两根与右两根间之空隙则增大,与纬纱形成棋盘状之小方格子。

成因:

  1.织造时织口启开之角度过大。

  2.上下两层之经纱张力相差过大。

  3.钢筘之筘齿排列密度不匀。


19

纱尾(YarnTail)


外观:

  在布面上或布边处,残留有伸出布面之纱尾。

成因:

  因经纱或纬纱断裂,接妥后未将纱尾剪除。或织机之边剪失灵,未将换纬后之纱尾剪除。


20

接头(Knot)


外观:

  布面上有紧密打结之粗大小圆球。

成因:

  经纱或纬纱断裂后接合,所打之结太大,凸出于布面。


21

跳纱(Float)


外观:

  经纱或纬纱未依照规定之组织织入,而浮于布面上者。

成因:

  织口启开之角度太小,或综丝悬吊不平,及少数之经纱特别松弛。


22

蛛网


外观:

  相判之经纱或纬纱,发生同部位连续性之跳纱,而使让一部位之织物无交织点,形成网状。

成因:

  与跳纱同,唯较严重。


23

织造破洞(WeavingHole)


外观:

  坯布之经纬纱断裂,形成大小不同之破洞。此种瑕疵易发生在经纬较密之织物。

成因:

  梭子摩擦,刺辊把持钓挂,均会使经纬断裂,再者轧梭亦可使经纱崩断。


24

松经(SlackEnd)


外观:

  一根织入布中之经纱,在其交织点部位,较正常者凸凹布面,有向上拱起之现象。一般在工厂多称之谓筋立。

成因:

  单独一根之经纱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较小,或将经纱接合后该根经纱过于松弛。


25

松纬(SlackFiling)


外观:

  一根织入布中之纬纱,在其交织点部位,较正常者凸出于布面,有向上拱起之现象。一般多不明显。

成因:

  单独一根之纬纱,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较小。


26

紧经(TightEnd)


外观:

  布纹中一根经纹较为平值,交织点有凹入布面之现象,在斜纹、缎纹织物较为明显,严重者会导致布身不平。

成因:

  经纱中之一根于织造所受之张力过大,或经纱断裂后接合拉得太紧。


27

紧纬(TithtFilling)


外观:

  布纹中一根纬纱较为平值,交织点有凹入布面之现象。此种瑕疵较为少见,既有之亦较紧经为不明显。

成因:

  纬线退管或退筒不畅顺,偶然在织入时所受之张力过大。


28

裂隙


外观:

  并列之数根经纱或纬纱,成弧形倾斜,形成缝隙者。

成因:

  较大之粗结、飞花、经缩、纬缩等,经剔除后,未将其邻近之经纱或纬纱以钢梳梳理密合。


29

修补根


外观:

  织造产生严重之瑕疵,虽经排除、修补,但仍残留有痕迹。

成因:

  断经、稀衖、密路等,虽经修布人员用钢梳梳理,但纱之排列仍不正常,且有弯曲之现象。


30

推纱(Teariness)


外观:

  织物中之纬纱不平直,有小片面积之纬纱同向一方向弯曲之现象。在丝状纤维用作经纱,短纤维纺纱用作纬纱,或经纱远较纬纱为细之织物则较常见。例如富贵绸、拉毛布、牛津布等。

成因:

  1.织物之组织设计不当,经纱与纬纱之交织点易发生滑动。

  2.纬密较稀,于织造时经纱所受之张力过大。

  3.在印染整理加工过程中,布行进时受间断性之过度夹持。


31

破边(BrokenSeelvage)


外观:

  布边之边纱连续断纱三根以上,布边裂开形成缺者。

成因:

  1.织造时边纱所受之张力过大,因而断裂。

  2.边撑器使用不当或规格不符,将边纱拉断。


32

紧边(TightSelvage)


外观:

  布边织造平直,但在邻近布边内之布身,则有松皱之现象,布边与布身不一样平坦。如将布疋平展后,布边呈现较布面紧张之状态,或布面有垂兜现象。

成因:

  织造时作布边之经纱张力太大。


33

松边(SlackSelvage)


外观:

  布边不平坦,似荷叶边之形状。如将布疋平展后,布面平坦而布边有曲皱或成耳边形之现象。

成因:

  织造时用作布边之经纱张力太松。


34

锯齿边


外观:

  两布边之外边缘不平直,成锯齿形弯曲变化者。

成因:

  1.用作布边之经纱根数太少,或布边线断裂后未再接合,致边纱根数不足。

  2.投梭力或纬纱引出之张力过大。


35

送经不匀


外观:

  布面纬纱之密度,微作周期性稀密之变化,视之有稀一段密一段之感觉。

成因:

  织造时经纱送出之张力或送出经纱之速率不稳定。


36

漏针


外观:

  在针织物两列毛圈间之距离,较正常者为大。横向两毛圈间相连之线段趋向平直。

成因:

  纬编针织物在织造时,因纱未吃入针内,致少织一列毛圈。


37

配纱错误


外观:

  先染纱之织物,或在组织上有不同规格纱之织物,纱未照设计之规定排列,致花纹或图案未达预期效果。多发生在条子布、格子布及多种规格经纱之提花布。

成因:

  1.条子布、格子布经纱根数配列未符规定,或格子布纬纱织入根数未符规定,致条子、格子形状异常。

  2.整经未将不同规格之经纱依规定配列,或未依照规定织入不同规格之纬纱。


38

浆斑(StarchLump)


外观:

  在坯布之布面出现浆料干块或斑点。

成因:

  浆纱用之浆液未能完全糊化,压浆罗拉磨损,罗拉表面不平。


39

霉斑


外观:

  坯布之表面出现灰黑色或淡红色发霉之斑点。

成因:

  存放位置湿度过高,存放时间过久。